•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长三角一体化市科技局解读

阅读次数: 作者: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2019-10-11 16:25
[字体:  ]

比学赶超勇争先科创对接促发展

——宣城市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

 

近年来,宣城市科技创新后来居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实现了三个“首次”一是主要创新指标全面提升,综合考核首次进入全省第三,充分体现了加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作用;二是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创新潜力全面提升,首次进入全国创新百强第88位,创新持续力居长三角26个城市第3位,充分体现了宣城的付出和能力;三是服务效率,营商环境全面提升,G60一网通办的首例项目—宣城“瑞梅孵化器”,首次实现全国异地办照。

总结过去一年来宣城市科技创新成效,主要是在创新思路上有一个着力点,在创新工作上有两个特点,在创新做法上有三个看点。

一、宣城市科技创新的一个着力点

走宣城特色科技创新之路。宣城撤地建市迟,院所资源少,高端人才少,可有财力少。与发达地区相比,既没有条件拼投入,也没有能力搞原创。为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有限财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大院大所合作,大力招引高层次人才创业,充分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发挥区位、资源和环境优势,打造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

二、宣城市科技创新的两个特点

  1. 产学研用合作氛围浓厚。全市与江南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21家大院大所大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与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等53家高校院所对接产学研用合作项目267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35项,争取省科技重大专项(12项)项目数居全省第2位,争取省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资金额(7144.8万元)居全省第3位。
  2. 人才团队招引成效显著。共有5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宣城创业,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220人,引进创业资金8.07亿元。其中,有21个团队入选省级扶持团队,居全省第3位;30家团队项目已正式运营生产,杰蓝特、益佳通已实现亿元以上营收,华成金研已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18个团队创业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

三、宣城市科技创新举措的三个看点

宣城市在科技创新上动真格、出真招、求实效。主要有三个看点:

  1. 深化认识。越是发展快的城市越重视科技创新,加入长三角一体化是宣城科技创新思想认识上一次革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个明确”一是明确强调:不抓科技创新的领导,就是不称职的领导。二是明确表态:再穷不能穷科技,砸锅卖铁也要确保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三是明确要求:每个县市区要对接一家以上中科院所机构开展合作,至少要引进一家以上高端人才团队落户创业。四是明确考核:把科技创新指标纳入目标考核,并实行通报调度。
  2. 出台政策。宣城财力并不宽裕,但在科技创新上还是舍得,专门出台政策,重点支持“四个方向”一是设立了10亿元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基金,支持高端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在宣城落户创业,基金最高可以支持1000万,项目最多可扶持3000万。二是设立2亿元工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工业转型升级。三是设立1.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是设立3000万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大院大所合作,开展产学研攻关。
  3. 付诸行动。为建设长三角高端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宛陵科创城建设。“工程”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投入大,计划总投资60-100亿,分期建设。二是空间大,在合工大宣城校区和宣城职教院区域,规划控制了6个平方公里。三是目标大,计划引进3000名以上高端人才,新建不少于20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招引不少于100家以上高科技创业项目,真正打造安徽南部创新创业高地。目前一期工程投资10个亿,建筑面积15万平方即将竣工,已有70个项目登记入驻,预计在今年八月份正式开园。

四、宣城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区域行政壁垒依然存在。长三角协同创新目前主要采取联席会议制度,缺乏一个“政策贯通、分工合作、利益兼顾”的统筹区域创新协同发展的组织机构,在政策法规制定、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很难突破行政壁垒的限制和既有的利益格局。

二是区域创新发展仍不平衡。长三角三省一市创新发展仍不平衡。导致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聚集,阻碍了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三是协同创新体系不完善。行政区域的分割导致各省市“各自为政”,区域间科技规划相互衔接、科技计划相互开放、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创新平台合作共建等方面还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四是创新资源共享不充分。长三角地区各类创新要素丰富,但布局分散、自成体系,缺乏区域联动,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还远远没有完成,科技大市场、科技专家库等创新资源还没实现联动发展。

五、宣城市进一步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的主要思路

下一步宣城市科技创新部门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一是抓建库。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建库管理,精准帮扶施策,力争入库企业数量达600家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家。二是抓项目。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传统企业技术研发、项目攻关,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0项以上。三是抓园区。目前宣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战场、高新技术企业潜力都在工业园区,通过实施园区高企培育行动,进一步提升园区创新能力。

(二)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大院大所合作。一是产学研。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对接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力争对接产学研用合作项目300项以上。二是建平台。支持引导行业骨干企业设立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力争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家以上。三是引人才。借助“长三角城市高层次科技人才交流平台”,引进一流人才、核心技术、高端产业到宣城落户,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家以上。

(三)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强G60科创融合。一是补短板。宣城市是G60九城市中唯一没有国家高新区品牌的地市,必须在2019年千方百计完成国家级高新区获批,填补空白,补齐短板。二是抓增速。宣城市科技创新指标在G60九城市中排名靠后,并有很大差距,在G60创新考核上,宣城市只有依靠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发展增速,才能实现争先进位。三是重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券试点、推进与G60城市大型科学仪器共用共享,以皖南电机为龙头,组建G60电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方位对标沪苏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