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机关党建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史故事我来说 | 第1期:把一切献给党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宣城市直党建 发布时间:2021-05-21 08:15
[字体:  ]

微信图片_20210506142017.jpg

 江竹筠,革命烈士,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她就是大家熟知的小说《红岩》中江姐的任务原型,她是在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

 1920年8月20日,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随母亲逃荒至重庆。1939年,在她19岁那年,正在重庆中国公学就读高中的江竹筠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正值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入党前,介绍人戴克宇曾问她:“入党后会遇到各种艰难困苦,也有可能会牺牲。你是否再三考虑过这些问题?”江竹筠立刻回答说:“要革命还怕什么,革命本身就不是什么安乐与享受,我决定入党,就是决定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甚至宝贵的生命”。

 江竹筠原以为加入共产党后,可以风风火火地投入到抗日宣传、发动群众等各项社会进步活动中去。然而组织却交给她一项意想不到的任务:隐蔽。隐蔽意味着生活的平常无奇,却考验着人的意志与自律。当其他进步同学激情澎湃地发表演时,她只是一个人在角落里静静地听,不轻易发表看法;在同学们开展歌咏会、话剧表演等活动时,原来酷爱唱歌的江竹筠却不得不克制自己。

 1941年夏天,21岁的江竹筠被川东特委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组织学生运动,发展新党员。江竹筠始终提醒着自己,“最普通的人就是最秘密的人”。她每天从家中步行去上班,途中要经过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机关总部,随时会遇到特务暗探的跟踪盘问,下班后还要安排时间去联系同志,几乎整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战斗之中。她始终注意言行举止要符合自己的社会身份,每次去学校联系时,着一身简单的学生服,一点也不引人注目,谁也不会注意到这个普通的小姑娘竟是共产党员。江竹筠在斗争中成长、在战斗中历练,逐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

 1943年5月,23岁的江竹筠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党组织安排她与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假扮夫妻,组成一个家庭,掩护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彭咏梧是信托局的中级职员,他们除了白天正常上班,利用休息时间来组织联系党员。家里还经常要招待一些信托局或金融界的同事朋友,这时江竹筠还要努力扮演与这一身份相符的“彭太太”。从一个穷学生到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太太”,江竹筠虽然时常感到不习惯,但她都努力去适应,不仅瞒过了邻居同事,甚至连她的母亲也没有发现这个女婿竟是“假”的。他们在一起工作中相互关怀、相互敬重,也渐渐地产生了感情。1945年的暑假,江竹筠与彭咏梧正式结婚,结为伉俪,成为真正一起生活、一起战斗、一起历练的革命夫妻。从那那时起,同志们都亲切的称呼她为“江姐”。

 山雨欲来风满楼。1948年春节前夕,丈夫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军统特务在连续三次劝降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对她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一根一根钉进她的十指。要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妄图从她口中获得暴动地区党组织的情报。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她说:你们可以整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竹签子毕竟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特务们黔驴技穷,只得收场。江竹筠被折磨得人都变了形,十个手指都被整烂了,但她心里充满着胜利的豪情,艰难地走进监狱。各个囚室的门口挤满了人头,难友们用无限敬仰的目光望着她,向她致意,亲切地称她为“江姐”。

 1949年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江姐和战友们仍在狱中,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仍以憧憬的心情绣制了一面代表了解放的旗帜。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年仅29岁。虽然江姐没有亲眼看到重庆的胜利解放,但她忠贞革命、宁死不屈的革命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