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科技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839/202307-00005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科学技术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宣城市科技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7-05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839/202307-00005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科学技术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宣城市科技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7-05
宣城市科技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3-07-05 15:53 来源:宣城市科学技术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要求,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系统谋划,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举办安徽“双创汇”•走进宣城暨“科大硅谷”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发布2023年宣城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中国科大成果转移转化基金“鲲鹏计划”等科技成果供需信息4项,中国科大-广信农化“省科技重大专项校企创新联合体”成功揭牌,签约聘任10位“科技副总”,现场签约中国科大-德泽药研“非人灵长类繁育中心暨共享实验平台”等4个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现场发布中国科大赋权项目19项、本地科技成果23项。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41项“成果转化”和“科技招商”项目初步达成合作,协议投资额30.5亿元。1-5月,全市对接产学研用合作项目248项,同比增长42.5%;1-4月,我市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58.22亿元,居全省第5位。

(二)增量提质,扎实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切实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聚力培育科创企业森林。通过“三个一批”,即“双招双引”引进一批、“千企升级”提升一批、“创业孵化”培育一批,加速推进高新企业“规模化”和规上企业“高新化”,确保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通过“三个联合”,即联合税务部门建立联席培育机制,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指南(去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通过率全省第2);联合经信部门建立联系重点企业机制,推动企业向高端、高质和高新方向转变(全市上市后备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县(市区)、开发园区建立联动机制,做到“面对面”帮扶,“点对点”培育,切实推进科创企业扩量提质增效。1-5月,全市参加高企申报企业151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3家,是去年全年的1.2倍。

(三)以人为本,着力推进科技人才建设。一是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工作。印发《进一步推动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工作指标分解表的通知》,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市经开区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科技部门。1-5月,共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5家。二是不断强化“双创”载体平台建设。赴各县市区、市经开区实地调研考察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运营情况。推荐市经开区TEAM WORK众创空间申报省级众创空间。三是积极筹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协助市妇联共同举办宣城市第三届女性创业创新大赛。谋划制定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市级赛事活动实施方案,已积极发动全市13家企业报名参赛。

(四)引育并举,聚力打造协同创新格局。一是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分别参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专题会议、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专题会议、推进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共拍卖项目50个,上线推介项目187个,现场成交额首次突破23亿元,其中我市企业成交科技成果11项,成交金额3910万元。参与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司尔特、驿星智能物流装备2家企业参与合作。二是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参加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暨长三角航空产业发展大会”,与其他成员单位共同发布《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合作白皮书》。组织推荐1个项目申报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个项目申报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长三角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开展科技创新券的通用通兑试点工作,共46家企业申报。是筹备宣城(上海)科创中心开园运营。扎实开展企业入驻指导与服务,已汇聚首批宣城本地龙头骨干企业和“双招双引”项目入驻,我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的头部企业均在积极部署入驻,华晟新能源携手开盛产业园内先进光伏研究院、海螺建筑光伏等7家企业联合入驻,聚力打造光伏技术数字化信息化研发平台和创新资源要素整合枢纽,中鼎股份正在筹备建设中鼎上海国际研发中心。组建宣城(上海)科创中心“双招双引”工作专班,开展驻地招商服务,负责项目入驻后续管理和物业服务等工作。

(五)精准发力,提升科技服务社会温度。一是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优化改革。统筹全市各类科技项目资金,集聚市直部门、县(市、区)力量,合力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出台《宣城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二是加大为企服务力度。选派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赴企业担任“科技副总”,目前已为企业匹配“科技副总”21人;建立联系服务企业队伍,今年以来已服务企业800余次。三是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荐11个项目申报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农社领域项目、3个项目申报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争取省级财政资金118.4万元,用于8人省级科技特派团项目。争取省级财政资金200万元,立项2项省科技特派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揭榜挂帅项目(全省仅13项)。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健全科技创新应用体系,释放创新“驱动力”。坚持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树立“科技即产业”的理念,对照省产业研究院标准,提升现有2个研究院建设水平,加快我市特色产业研究院建设进程,力争特色产业三年全覆盖;全力以赴抓好高层次人才创业、高技术项目投资、高科技企业落户,推动“科技—产业”良性循环,切实把科技活动变成经济活动。

(二)健全科创企业培育体系,做强创新“主力军”。全面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市县联动、以奖代补,加大对入库企业的支持力度;聚焦具有产业链引导能力和行业竞争力的“腰部企业”,深度推进产学研用合作,组团赴强院强所进行对接,集聚创新要素,做强做大一批10亿规模的创新龙头企业,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坚定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力量,突出企业出题人、出资人、成果所有人和转化使用人作用,引导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2023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双突破700家。

(三)健全立体创新平台体系,锻造创新“大载体”。提升宣城(上海)科创中心平台能级。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继续做好入驻项目和团队遴选等工作,推进宣城(上海)科创中心高质量运营。积极参与“G60科创云”平台建设,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借助区域产业部门、产业联盟、产业园区等要素资源,聚焦我市“2+3+4”产业链,有效组织上下游企业、配套企业和专业机构,根据产业链强链补链的需求,开展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深化全市重点园区、特色园区与G60科创走廊城市产业合作,加强优势产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合作和协同发展。推广G60科创贷、质量贷、知识产权贷、绿色贷等系列产品。深入参与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绿色券发行工作,助力畅通绿色券发行通道。

(四)健全全域创新联动体系,筑牢创新“硬支撑”。一是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县(市、区)科技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工作,组织企业家科技商学院培训,推进县(市、区)科技创新能力锻长补短,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推进宁国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广德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二是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优化改革,探索推进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创新,集聚市直部门、县(市、区)力量,合力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三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科技特派员精准匹配机制,选派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赴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推动产学研用合作,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推进科技特派团、示范基地等社会化科技服务组织建设,转化推广农业“四新”科技成果。

 

 

宣城市科技局

202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