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市直工委和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指数排名全省第5,上升量排名全省第4;第二、三、四季度创新型省份建设“赛马”排名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七、第四。我市科技金融改革案例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全国推广;全市科技贷款增速32.03%,居全省第5位;全市上市高新技术企业9家,居全省第3位;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6家、高新技术企业135家,增长数均为历年之最;获批省首批企业研发中心42家,全省第2;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46%,增速全省第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56.7%,全省第4;每万就业人口中研发人员增至104.4人年,全省第4。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强化政治引领,压实主体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党建工作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听取支部党建工作汇报,做到与科技创新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等工作要点,建立党建工作“三个清单”、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解表等,明确责任科室、责任领导、完成时限。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巩固完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建立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党员活动室。
(二)深化学习教育,提升服务效能。一是理论学习常学常新。指导制定党员理论学习计划,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托“三会一课”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40余次,开展“三问”“六破六立”交流研讨2次。二是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制定市科技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调查研究精细精准,检视整改提质提效,主题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是党性教育入脑入心。组织党员干部赴党建联点教育联系点、红色档案馆等,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党日活动12次。春节、端午、国庆等节假日,开展节前廉政警示教育。
(三)强化担当作为,推动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截止目前,我市科技创新指数排名全省第5位,上升量排名全省第4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46%,增速居全省第2位;每万就业人口研发人员增至104.4人年,居全省第4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57.8%,居全省第3位;创新竞争力、创新能力双双进入全国地级市百强。
(四)强化宗旨意识,落实为民服务。一是深化“一改两为”。选派21名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赴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建立联系服务企业队伍,通过政策宣讲等形式服务企业800余次。实地走访调研企业100余家,征集汇总企业技术需求130项,收集解决问题97个。二是优化工作标准。扎实开展“六重六轻”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制定《市科技局“六重六轻”突出问题专项整改比学赶超任务清单》。结合开展市直百名科长“五比五评”活动,发挥参评科室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干事创业动力,营造浓厚赶学比超氛围。三是坚持为民服务。与绩溪县家朋乡万莲水村、宁国市天湖街道马村村开展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共建帮扶,开展志愿服务20余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留守儿童10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从严落实管党责任。认真履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党建工作体系,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定党建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开展示范党支部、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丰富拓展“蓝色科技先锋”党建品牌内涵,促进党建与科技业务深度融合,引领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城贡献科技力量。
(二)从严开展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谈心谈话、党员党性分析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采取党员干部带头学、专家辅导学、支部组织专题学、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三)从严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以主题党日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增强反腐倡廉意识。
(四)从严抓好队伍管理。落实个别吸收原则和政治审查制度,注重发展党员。加大各项工作推进力度,在实践中提升班子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